活動日期:2019/09/18

「第二屆JOY學苑—幸福領航系列」第1場-前行政院院長、善科基金會董事長張善政闡述〈數位時代的教育觀〉

人人都知道教育的重要性,但身處數位時代,究竟該如何教育我們的下一代?2019年9月18日這天,Joy學苑特地請到長期關心公共政策的前行政院院長、現任善科基金會董事長張善政,與大家分享他心中的數位時代教育觀。

張善政從自己受教育的過程說起。他初中念的是大同中學初中部,三年級開學後,學校原本安排的各科老師全部離校創業,導致班級數週無人管束。在校既然無事可做,於是張善政購了參考書自習,沒想到正常上課後每次考試都是全班第一名。加上導師什麼都不管的作風,讓他知道自己適合自發性管理與教育。後來考上建中與台大,也都是以學風自由著稱的學校。因此,了解孩子的學習特性是需要有人督促,還是需要自由的空間,十分重要。

以第一志願考上的台大土木工程系,讓他培養自己的學習感受。土木系有宏觀的規畫課程——交通線會決定地區的發展,規畫者要有既高且廣的格局;也有微觀的設計課程——些微的誤差都可能釀成大禍,必須創造安全的工程結構。張善政分享,其實每門學問都可淬取宏觀與微觀訓練,以程式設計為例:透過宏觀思維定義系統架構、切割分工,微觀思維則讓執行步步正確。

土木是很古老的學門,打從牛頓發現地心引力就有了,張善政認為,要翻轉土木一定得跟電腦結合。因此在美國康乃爾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,他的論文主題是工程結構的電腦輔助設計,必須學習新興的電腦繪圖技術。但他在台大以及史丹佛大學念碩士時,從沒修過電腦課程。他靠著一本呼叫程式把圖畫到電腦上的手冊,逆向推論原理,進而完全掌握住技術。拿到學位回台後,便到台大教授電腦繪圖與設計的相關課程。

張善政對於自己求學階段的總結是,上師教學生一輩子的絕活:

1. 讓他知道自己的學習模式:自主學習(不要被動)。

2. 從學習裡鍛鍊他的處事思維:兼具宏觀與微觀。

3. 開放心胸挑戰跨領域的學問:人不可能一輩子做同樣的事情,要能很快無師自通。

接下來談到現在很熱門的資訊科學教育,張善政先引述一段賈伯斯的話:「美國每一個人都應該學習寫電腦程式⋯⋯因為它教你如何思考。」

學寫程式的重點不在於好找工作,而是教人如何思考。美國大力提倡教小朋友寫程式,著眼點為未來世界是軟體應用(到人工智慧)的時代,是數位技術翻轉所有行業的時代。

對於寫軟體,許多人存有迷思,比如寫軟體是資訊系、資訊工程師的事。但張善政指出,寫軟體應該是各行各業的事,由土木系寫土木結構設計的軟體,醫學系、藥學系寫開發新藥的軟體,航太工程系寫設計飛機的軟體。

另外就是寫軟體數學要很好?其實不必。張善政說自己數學很差,所以用寫軟體來彌補。寫軟體靠的是邏輯,數學則是另外一種天賦。

從Google的AlphaGO擊敗舉世圍棋高手,可以看到人工智慧發揮的大時代已經來臨,每個人都需要數位能力。他希望台灣的資訊教育能有以下四個層次: 

1. 程式語言:具備邏輯觀念後,程式語言便可快速上手。會寫程式,在幼小的心靈裡,即使偏鄉的孩子也不覺得自己渺小。

2. 網路資源:開源蔚為趨勢,熟悉網路資源可以事半功倍。懂得運用網路資源與會寫程式一樣重要。

3. 應用趨勢:觀察國際企業的創新研發,可以刺激跨領域的應用創意。好比倉儲、物流這些非常傳統的行業,在Amazon手裡卻展現出完全不同的面貌。

4. 人工智慧:將人類思考判斷的思維,轉化為具體的類神經網路。也就是以人工智慧複製人類經驗,成為與醫生等人士不相上下的專業分身。

最後,盧希鵬教授延續教育的話題,為這天的講座總結。盧希鵬指出,英語教育是台灣最失敗的教育實驗,而這項經驗告訴我們,教育不能用教的,還要用與學,而且教不如學,學不如用。人生談幸福企業與快樂,光教、學同樣不夠,一定要用,一定要互動,在互動的過程中,人才會成長,人才會快樂。



091801.jpg 091802.jpg 091803.jpg
091804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