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動日期:2019/04/29

在傳播業服務已經35年的《商業周刊》前社長俞國定,見過無數企業起落,自身也是創業的過來人。他在這天的講座開門見山表示,自己真正想講的不是基業能否長青,因為那是老闆的事;真正重要的是為什麼我的事業長不大?活不久?

俞國定首先提出兩項數據:台灣地區新創事業五年存活率僅1%;大陸地區2015年A 輪募資成功的兩百家企業,到2017年底已全數倒閉。這兩項統計在在顯示創業要成功是很困難的。

此外,人人都說要創業就要創新,不管新企業、老企業,沒有創新就是死路一條。俞國定笑稱,其實創新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,早就有了,好比〈清明上河圖〉中就看得到Airbnb。很多想法都在我們身邊,關鍵在於有沒有辦法用新的言語、新的模式、新的工具來詮釋老的東西。
 
矽谷的商業情報雜志社調查一百多家失敗的新創企業後,整理出新創公司失敗的20大原因,包括沒有市場需求、資金用罄、團隊不對、鬥不過競爭對手、價格/成本問題等。統計數據告訴我們,創業環境是艱難的。而俞國定將失敗的原因稱為「事業的致命病毒」,每家企業體內可能都有,而且蠢蠢欲動,如果不清楚這些問題將來可能致命,讓它發作了,企業便難以存活。

至於事業為何長不大?活不久?俞國定分享「有限戰爭」與「無限戰爭」的概念。有限戰爭拚的是「輸贏」,比的是資源、力量;無限戰爭拚的是「活著」,一次輸贏並不重要。例如美國參與越戰和蘇聯入侵阿富汗,即使美蘇兩強擁有絕對優勢的資源,最後卻都鎩羽而歸,原因就出在北越和阿富汗拚的是活著。把人生的局定在打無限戰爭或有限戰爭,結果往往就決定了;而事業能否做得大、活得久,要看我們打的是有限戰爭,或者無限戰爭。

演講過程中,閱歷豐富的俞國定也和聽眾分享兩項寶貴的親身經驗。其一是人生遇到最大的困難時,要回到基本面去看,從根本解手,不要期盼有特效藥。就算有特效藥,也是來自專業團隊,切莫急病亂投醫。人生中不要拿偶然代替必然,但我們經常如此。

其二,一家菁英薈萃的企業不代表一定會成功,如何找到合適的團隊,比集合菁英重要多了。沒有給菁英對的位置,菁英反倒可能成為禍害;每一個位置找到最適合的人,比找能幹的人重要。

在這場妙語如珠的分享之後,盧希鵬老師為大家做了精闢的總結。盧老師說,輸贏跟活著的差別非常清楚,人生的輸贏是(清清楚楚的)糊里糊塗,而活著是(糊里糊塗的)清清楚楚;底層邏輯要清清楚楚,但不用爭清清楚楚的輸贏。能夠明白並做到這點,人生自然就是快樂的。



俞國定 俞3